日韩精品av久久有码一区浪潮,欧美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11一11sexvideos,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国产高清露脸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堅決糾治各種形式機關病和衙門作風

【摘要】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出現,是主客觀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其影響廣泛、危害嚴重,既損害機關干部群體的形象,又敗壞黨和國家機關聲譽,還削弱機關公信力與權威性。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一方面,要以提高理論適應性和有效性為導向,深化相關理論研究。理論實現的程度取決于其滿足現實需要的程度,理論作用發揮的效度取決于理論見諸實踐的深度。另一方面,要踐行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治未病、治欲病與治已病”,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優化與理想信念教育、主觀改造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科學有效路徑,切實提升糾治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形式主義 官僚主義 系統觀念 監督體系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機關病是指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總稱,既包括作風問題也涉及能力問題,但主要是作風問題。衙門作風是一種作風類的機關病。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危害極大,必須堅決予以糾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糾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并取得顯著成效,出現了“八項規定改變中國”的喜人局面。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果前熱后冷、前緊后松,就會功虧一簣。鑒于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頑固性、復雜性及其危害的嚴重性,現階段有必要進一步探索科學有效的路徑方式,不斷鞏固和擴大糾治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更加強大和健康的“機關力量”。

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類型與表現

黨和國家機關通常可分為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群團機關。這些機關依法行使法定職權,為黨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正常運行以及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毋庸諱言地存在一些問題。以來源主體為劃分依據,機關病大致可分為:機關有機體自身的問題,以及機關工作人員的問題。這兩類問題通常糾纏不清、相互作用,使得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多樣甚至得以放大。

從機關有機體自身看,總體上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條條病”,即一些上下級機關在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上級機關的常見問題有:以發文表重視,用開會來落實,只發命令不體下情,重檢查而輕指導,不作深入調查研究,無視基層實際負荷超載等,沒有充分履行好對下級機關的領導或指導責任。下級機關則存在以下級服從上級為名,凡事等著上級拿路子、出點子,遇事不作價值判斷而只知機械執行,以及以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大為由,認認真真“走形式”,流程閉合“搞留痕”,“把說的當做了”等問題,沒有真正落實好上級的決策部署。二是“塊塊病”,即一些相同層級不同職能機關間存在的問題。常見的有高筑部門利益保護壁壘、推諉塞責、設障掣肘等,難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條塊病”,即條塊之間因工作需要進行必要的、階段性的職權整合時出現的問題。以走程序向上級請示為托辭而導致事情久拖不決,是最為常見的“條塊病”。

從機關工作人員履職情況看,一些工作人員無論在對待工作還是對待群眾上都還存在一些問題。前者如貪圖安逸、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消極怠工、對如何提高工作質效不作思考,推諉扯皮、不愿不敢承擔應有工作責任,熱衷輿論造勢、讓工作始終浮在表面,脫離實際、搞拍腦袋式隨意決策等。后者如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自我膨脹、傲慢無知,態度惡劣、簡單粗暴,漠視群眾的愁難急盼,利用“小權力”難為群眾甚至向群眾“索拿卡要”等。需要注意兩點:其一,機關工作人員個體在履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常會被擴散為機關工作人員群體的問題,甚至被“轉化為”體制機制上的問題。足見應該高度重視機關工作人員個體的形象形塑和管理工作。其二,機關工作人員與機關有機體的共性問題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頑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同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作風格格不入,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必須下大力氣予以糾治。

衙門作風是一種比較常見和嚴重的作風類機關病。“門難進,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是上個階段衙門作風的寫照,“門好進,臉好看,說話有禮貌,事卻照樣難辦”則是當前的表現。而從政治上看,問題遠不止如此。新中國甫一成立,就給國家機關冠以“人民”的稱號,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公安”等。此舉強調的是,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國家機關都是為了服務人民而設立的。衙門作風的錯誤實質是:將身為人民公仆的機關工作人員異化為“官老爺”,將作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的人民群眾異化為“草民”“小民”,將為人民服務的機關異化為“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舊時官署,內含嚴重的封建殘余、官本位思想以及扭曲的權力觀。糾治衙門作風,絕對不能不重視。

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成因與危害

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出現,是主客觀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客觀因素主要指涉體制機制層面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實行了多輪機構改革,大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改革的重點是精簡機構、克服膨脹;從19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期,改革的重點是改革工業經濟管理部門、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從2008年到2017年,著力于實施大部制、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自2018年起,著力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每個階段的改革都為優化國家治理體制機制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需解決的問題。例如:機關職能配置欠合理,存在運轉繁忙但效果不彰的“體制空轉”,“九龍治水”卻行云布雨未果,“政出多門”而無所適從等問題;機關內設機構設置欠合理,滯后于新時代新階段改革和發展的步伐;機關人員編制設定欠合理,不能滿足社會大流動導致的服務管理對象大調整的實際需求,“十羊九牧”和大量使用臨時聘用人員的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同時并存等。

主觀因素即機關工作人員自身的問題,是導致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主因。它首先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沒有解決好,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沒有樹牢,理想信念出現動搖,缺乏對人民群眾、公權力以及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精神層面的因素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機關工作人員自身問題其次指的是工作能力方面的問題,包括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上的短板。這些能力短板從各自視角與精神層面的問題疊加起來、交互影響,使得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危害變得更加嚴重。而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存在,又反過來妨礙各類能力的增強和補齊。由此可見,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尖銳問題。

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影響廣泛、危害嚴重。它損害機關干部群體的形象,敗壞黨和國家機關的聲譽,削弱各類機關和機關整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致使資源閑置浪費,增加治理的經濟社會成本,阻滯工作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侵害人民利益,疏離黨群干部關系,增加脫離群眾失去群眾的風險等。“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機關病和衙門作風,明顯違背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嚴重背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難以貫徹,使得群眾的熱切期待落空,使得黨的執政基礎受到侵蝕,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思路與舉措

“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刻不容緩。一方面,要以提高理論適應性和有效性為導向,加強對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理論研究。理論實現的程度取決于其滿足現實需要的程度,理論作用發揮的效度取決于理論見諸實踐的深度。另一方面,要踐行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治未病、治欲病與治已病”,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優化與理想信念教育、主觀改造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科學有效路徑,切實提升糾治工作的實效。

進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消除導致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體制機制因素,必須將機構改革推向深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改革的總目標,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科學性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這為消除導致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體制機制因素再次創造了重要機遇。同時,解決好了機關病和衙門作風,也有利于進一步全面深化其他領域的改革。應從實際出發,強化分類意識,因需制宜地推進體制機制整體性改革與機制主導型改革,該動體制的就動體制,不用或不能動體制的就在動機制上想辦法,進一步提高改革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就體制機制整體性改革而言,要以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著力解決機關職能配置欠合理、協同合作欠規范等問題。要堅持系統集成、高效協同的導向,該精簡的就精簡,該加強的就加強,該整合的就整合,該剝離就剝離,切實提高體制機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023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組建社會工作部,為解決以往社會領域工作機構職能分散、合力難以形成、“疊床架屋”與管理真空并存等問題創造了歷史性機遇,同時也為將黨的領導貫徹社會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把黨中央關于社會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提供了更加堅實有力的組織保障。這是體制機制整體性改革的一個側面。這項改革為糾治社會工作領域的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奠定了良好基礎。

就機制性改革而言,要著力解決好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相互掣肘等問題。事實證明,在不動體制的背景下,實行聯席會議制度、設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等,都是解決機制不順、確保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順利推進的有效辦法。但如何進一步提高聯席會議的質量,真正發揮“領導小組”的作用,科學確定具體工作專班的存廢時點等,還需進行全面深入探索。此外,制定實行履職事項清單也是可選方案。這項制度已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現階段的著力點應是:進一步厘清“基本履職事項”與“配合履職事項”,細化對“領導”“指導”“統籌協調”等職能定位的解釋,提高清單的科學化合理化水平,并相應推出差異化考核指標體系。

進一步走實走好黨的群眾路線。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必須抓住核心問題,在進一步走實走好群眾路線上發力,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系實際學,把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全體黨員干部思想中,真正落實到每個黨員干部行動上,切實貫徹到黨和國家的各項具體工作中,從根本上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最大限度消除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生成的主觀因素。

全面深刻認識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經驗觀察和研究成果顯示,踐行群眾路線與推進作風建設密切相關。群眾路線貫徹的好壞,直接影響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多寡和輕重;反過來,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多寡和輕重,又直接影響群眾路線的踐行實效。當然,作為黨的工作宗旨、工作路徑、工作方法的系統集成,群眾路線的踐行結果并不止步于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踐行群眾路線,是鞏固人民立場、樹牢群眾觀點、增強群眾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及夯實和擴大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層階級基礎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對黨和國家事業產生全局性、根本性和長遠性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表明:群眾路線貫徹得好,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群眾路線貫徹得不好,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踐行群眾路線,須臾不能放松。

持之以恒加強群眾路線教育。群眾路線教育,既是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又是黨和國家機關能力提升優化過程,還是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形塑過程,功能豐富、影響深遠。在2013年至2014年所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廣大黨員、干部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深刻教育,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明顯增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恢復和發揚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優良傳統,探索了新形勢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徑;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制度執行力和約束力得到增強;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癥結難點得到突破,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當前,要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深化群眾路線教育的研究,提煉群眾路線教育的規律,將群眾路線教育列為集中學習教育的“保留節目”,與時俱進創新群眾路線教育方式方法,不斷擴大群眾路線教育的成果。

探索創新科學有效踐行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走實走好群眾路線,是理論教育與實踐行動相統一的過程。進一步發揮好“法寶”在新形勢下的重要作用,需根據新情況對踐行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進行迭代升級。近期實地調研了解到,不少基層地區做出了積極主動的有益探索,為提高踐行群眾路線的制度化、機制化、平臺化水平和質效貢獻了經驗。浙江省余杭區五常街道傳承“五九批示”精神,發揚“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優良作風,引導街道、社區全體干部每周三下沉一線,開展入戶商議和樓道共議行動,及時掌握社情民意,幫助基層群眾和企業紓困解難。該省的蘭溪市打造“周三議發展”政企溝通載體,市級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定期前往市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坐班”,與企業家展開面對面的交流,共同協商解決久拖不決的涉企問題。該省的臨海市創設“辦不成事”專窗,直面群眾的煩惱、企業的困擾、服務的梗阻,最大限度解決推諉扯皮或不作為問題,讓老百姓能夠高效辦成事。江西省瑞金市探索組建“政法輕騎隊”,引導基層公檢法司的工作人員走出機關,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協同城鄉社區解決基層社會治理中出現的棘手難題。

進一步充分發揮各類監督資源的作用。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必須發揮各類監督資源的作用,尤其是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請人民來監督,讓人民來評判,而這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宏偉奮斗目標,離開了人民支持就絕對無法實現。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如果自詡高明、脫離了人民,或者凌駕于人民之上,就必將被人民所拋棄。任何政黨都是如此,這是歷史發展的鐵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國監督資源非常豐富,擁有一個完備的監督體系。現階段的監督體系可概述為“1+10”。“1”指的是黨內監督,它在這個體系中居于第一位,發揮主導作用;“10”分別指人大監督、國家監察、行政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財會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可統稱為人民監督。這一套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不斷完善,監督的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不斷增強,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日臻成熟,更加有效地確保了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然而,一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它應有作用的最大化發揮。主要包括:監督方式跟不上時代步伐,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覆蓋監督未能真正實現,監督過程欠規范,監督結果運用不科學,各類監督之間銜接不好、難以形成合力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機關病和衙門作風難以消除的又一客觀原因。

積極推進監督路徑方法創新。在監督路徑上,要強化點面結合意識,在最大化發揮每一類監督資源作用的同時,推進各類監督資源的有機貫通,做優“條條”上監督資源的縱向整合,做實“塊塊”間的橫向整合,探索“條”“塊”間的斜向整合,還要根據重點工作的客觀實際,由紀檢監察機關牽頭對所有相關監督資源加以整合利用。在監督內容上,要強化問題意識,對影響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問題進行重點監督,對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進行聚焦監督,對“窗口單位”服務情況進行長期跟蹤監督。在監督方式上,要強化結果導向,充分發揮信息化和數字化新技術的作用,探索線上監督和線下監督相結合的簡約有效方式。近期實地調研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創新動向,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的重要論述落到了實處。深圳市定期從該市的“民意速辦”平臺數據庫,抽取若干個市民首次評價為“不滿意”工單,列為“每周一評”的具體事項,由“兩代表一委員”、基層黨政干部、群眾代表、律師組成評議團,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履職情況進行評議和打分。北京市借助整合而成的“12345”熱線,不但找到了基層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重點難點,驅動廣大機關黨員干部下沉到基層,還極大發揮了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種監督資源的作用,逐步形成“接訴即辦”讓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無所遁形的良好局面。

規范科學運用監督結果。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總基調,以“治病救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導向,提高問責的法治化水平和處置的規范化水平,真正起到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作用。機關病和衙門作風,是對法律法規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違反。對公務員監督發現問題的,包括公務員思想政治、履行職責、作風表現、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問題,應以此法為依據,區分不同情況,予以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組織調整、處分。機關病和衙門作風,也是對黨的紀律尤其是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的違反。對黨員干部監督發現問題的,應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依據給予相應處置。該條例明確規定,對違反群眾紀律的行為,即“對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等切身利益的問題依照政策或者有關規定能解決而不及時解決,庸懶無為、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響”等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要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要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對違反工作紀律的行為,包括各種形式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要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要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則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各類監督資源的科學運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有效推進,以及群眾路線教育的持續開展,是糾治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重要保障。進一步深化糾治工作和擴大糾治成效,需進一步夯實這三個方面的基礎。同時,還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摸清機關病和衙門作風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不同表現,充分認識它的多樣性和變異性,緊密聯系具體實際,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審視,從底層邏輯上來破解,向改革創新要質效。既解決老問題也察覺新問題,既解決顯性問題也解決隱性問題,既解決表層問題也解決深層次問題,持之以恒、抓出長效。還需特別注意的是,“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機關病和衙門作風的糾治全過程,應是人民群眾深度參與的全過程。

【注: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創新項目“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4YZD01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論黨的自我革命》,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

②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

③《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年。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責編/孫垚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