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浙BA正如火如荼地舉行。這場覆蓋浙江11個市90個縣(市、區)的籃球盛宴,用線上開售即秒空的火爆、場上球員與觀眾的激情、場外熱火朝天的消費集市以及遍布“浙”里的文旅福利,印證了“體育+文旅”模式的爆發力。
浙BA的上半場以預選賽和城市爭霸賽的形式進行,縣級冠軍隊代表地市出戰,與市級聯隊同場競技,以獨創的“雙軌賽制”驚艷開局。義烏以“贏了代表世界義烏,輸了代表浙江金華”的幽默自嘲,折射出浙江“強縣經濟”與“散裝地市”的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破圈傳播,正是浙BA引爆流量的關鍵引擎。諸暨與柯橋的“襪布之爭”,將產業符號轉化為賽場精神圖騰;“西湖的水,濱江的淚”,將水系分布化作“城市標簽”;桐廬與建德的“小籠包VS豆腐包”,將特色美食化作“舌尖上的斗爭”……官方帶頭玩梗,不端不裝,接地氣、有煙火。而且,浙BA對參賽者的年齡和身份限定嚴格,鼓勵“草根球員”參與其中,各種各樣的民間熱梗頻出,引發熱切關注和激烈討論,為浙BA帶來了“潑天流量”和文化認同。
中場休息帶來消費熱潮。浙江各地推出憑浙BA門票享受各類優惠的文旅大禮包,票根經濟的裂變效應正在重塑文旅消費鏈。浙BA成為連接各地區的脈絡,票根變成暢游詩畫浙江的通行證。富陽推出憑浙BA門票免費游龍門古鎮等優惠;桐廬免費發放1200張瑤琳仙境、大奇山、天目泊野門票……這些創新舉措將90分鐘球賽延伸為48小時消費閉環。當終場哨響,比冠軍歸屬更珍貴的,或許是觀眾在這座城觀看比賽的體驗,是球迷將本地的特產寄給親朋好友的掛念,是路邊夜市被人間煙火撫平的心,是在奇山異水中體驗風土人情的新奇。比分終會刷新,比賽終會落幕,但在之江大地里長出的認同感永不退場。
浙BA是“體育+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物種,要想其茁壯成長,更需下半場的深耕細作。目前,“流量保鮮”的焦慮逐漸浮現,當90個縣(市、區)競相使用“收割”“橫掃”“必勝”的口號,同質化傳播稀釋了初期的新鮮感。產業融合處于淺層化,盡管各地推出“門票+景區”文旅優惠套餐,但多數仍停留在簡單捆綁階段,未能深挖本地文旅價值。要打好浙BA的下半場,本質是完成從“賽事”到“賽勢”的躍遷。浙BA亟需從“爆??駳g”轉向“長效IP”的運營,通過動態更新傳播熱梗,迭代更新文旅優惠策略,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參與感。結合本地文旅特色,吸引外來觀賽游客,打好賽事經濟的下半場,形成“一日觀賽,多日停留”的消費鏈,完成“賽事直播+特產銷售+非遺展演”產業閉環,讓看浙BA不僅是觀看一場籃球比賽,更是來“浙里”的流量源泉。
